一、内容概述
《中国石拱桥》作为一篇比较标准的事物说明文,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老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文本内容追根溯源,确定教学重点。
1.教材编排位置重要。《中国石拱桥》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的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在说明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内容兼顾知识人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伟大创造和高超技术,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文本具有知识性,又有人文性,学生进行说明方法、语言顺序等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说明文的人文情怀。
3.结构层次严密有序。这篇文章按照先一般在特殊的说明顺序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接着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他们的独特构造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然后分析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最后按时间顺序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章的结构层次之美。
二、学情分析
说明文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学习,但各阶段课程标准要求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性文章从第三阶段开始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目标定得比较低,内容上无需深挖其内涵,说明方法只要有简单的了解即可,无需追求掌握系统的文本知识。但是到了初中,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初中阶段从文章的要点提高到基本观点及对作者的写作立场和思想观点做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和提炼,能达到理性层面的理解,并指出说明主要是为使用目的而认知、筛选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本课教学面对八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但发现性强,求知欲旺盛但主动性不足,渴望生动的学,快乐地收获。在容易模式化却缺乏情节刺激的说明文教学中,需要教师灵活设置生动的教学情景和有趣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三、学习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了解,对于《中国石拱桥》的学习拟定了三个目标。
1.学习概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的来介绍说明对象。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三个学习策略。一是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探究、模拟导游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答互动的形式,训练概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检验对说明文知识的理解。二是对比阅读。通过课后积累拓展五的材料一语文中第六到第八自然段对比阅读,关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怀。三是补写实例。通过补写某特大桥例子的方式,由课内到课外,由古代到现代,由知识到人文,由学习到实践,检验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运用。
五、学习过程
本课时学习过程共四个环节四个环节。
1.说桥领悟桥之理。这个环节设置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本文约1700多字,请学生用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再组合文章的关键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既是对文本内容的熟悉,也是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为下面的小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账本。
第二个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篇文章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的原因”。可以从四个角度来思考。
一是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过组合关键句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那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二是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严谨,但是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做简要分析。三是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思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四是从说明结构的角度来思考,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那么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以上从四个角度提出的问题,涉及的重点都不同,但囊括了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顺序、篇章结构等重要知识。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说明文知识,并在文本讲解中穿插重点字词的积累,一举多得。
2.游桥欣赏桥之美。学生活动时,导游模拟先按顺序分两组,然后明确组内分工。
一是说明图绘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数据。二是导游词整理。根据课文内容有条理地梳理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可在书中相应位置批注。
三是赵州桥、卢沟桥的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
最后两个组分别派代表上来,在黑板上边画图边介绍这座桥。这个活动是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要弄懂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清楚三个小问题。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赵州桥、卢沟桥的特征分别又是什么?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和赵州桥、卢沟桥的特征有什么关系?通过导游介绍的情景,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三个分工也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专长,尊重不同学生的性格,并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3.比较:体会桥之情。学生看积累拓展五的材料一与文中第六到第八自然段对比阅读,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两则材料。虽然同样是对卢沟桥的说明介绍,但由于作者面对的对象不同,所以写作意图不同,写作内容不同,文字传达出来的情感也不同。在对比阅读中,学生会注意到课本中抒情和议论句,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的人文性,同时还能使学生加深对读者意识的理解。
4.写桥:礼乐桥之韵。学生看链接材料,想想生活中某个现代特大桥适合补写到中国石拱桥里面吗?为什么?设计这个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绝对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学习后学以致用,进行实践。
可以选取了生活中某个现代化特大桥的例子,设计要补写进课文的情景,并出示相关材料,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例子的选择应该与文章表达的观点一致,接着让学生根据补充的材料进行片段写作,然后共同点评一篇学生习作。使学生运用课文中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段落结构等知识,修改某特大桥的片段说明文,进一步明确说明技巧在介绍说明对象特点时所起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评价和修改,并展示交流学生的原作和升格作文,如此反复,强化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就能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坚持教材为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通过整合学习知识,创新学习方法,就能把原本枯燥的说明文学的兴味盎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多层次、多角度的认知和体验,建构起完整的说明文知识体系。
上一篇:钱塘江大潮导游词
下一篇:游水亭门作文400字